曹老师从教12年,对教育本质的思考更加深入。为什么孩子们总是把自己的学习当作老师和家长强加的任务?为什么孩子们总是把本来充满乐趣且促进成长的学习视为令人痛苦而又无法逃避的负担?为什么孩子们总是把对于个体生命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都很重要的规则与品德抛诸脑后?因此,曹老师的新初一班级建设就从“唤醒孩子的生命主体意识”开始。
首先,曹老师对初中学生的一般特征进行了分析:天真活泼、好奇心、求知欲、可塑性强;绝大部分学生,任性固执,以自我为中心;成长环境不同,在性格、能力、素质等方面个体差异大;处于青春期,易受同ban和环境的负面影响;沉浸在关爱之中,却麻木、脆弱、冷漠。
其次,曹老师对所带班级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分析:学生学业基础、行为习惯、能力素养、思想认识参差不齐,多数学生没有做好进入初中的准备,面对新同学、新老师、新环境、新要求、新的学习内容和方式都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早上到校以后,有的扎堆聊天,有的大呼小叫,有的补写作业,有的随意进出,有的翻找东西,有沉默发呆,就是不能自觉安静下来读书学习;多数孩子在家中和小学里养成自由散漫、骄纵任性、自作聪明、自欺欺人、自我中心的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而且还自以为是、自我感觉良好。
鉴于此,曹老师利用美文导读的方略来达到教育目的:《每一只小狗都有一个目标》、《建造自己的房子》、《成为自己》、《努力请从今天开始》、《一分钟》……在曹老师的推荐引导之下,学生们在感知中慢慢改变,班级管理日渐起色。
(1)请对曹老师的“唤醒孩子的生命主体意识”进行评析。(4分)
(2)曹老师的教学行为对你的教育工作有何启示?(4分)
(1)案例中这位老师的做法是恰当的,践行了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师观要求教师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材料中曹老师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遇见的问题,并通过美文导读的方式帮助、引导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
其次,素质教育观的内涵要求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即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材料中曹老师不仅关注学生学习还关注学生身心各方面的发展。
最后,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材料中曹老师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践行素质教育的理念和新课程改革的教师观、学生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通过曹老师的教学行为,对今后教学工作有以下启示:
①在教学工作中要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观和教学观。贯彻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和“以学生发展为本”。不断提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成为专家型教师。
②做到关注学生。进行教学,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独立性,在教学中发挥引导作用,扮演好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角色,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感等,使学生体验到乐趣,同时可以收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