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的定义,说说教师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和外在学习动机?
内在动机是指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外部动机是指往往由外部诱因引起的,与外部奖励相联系的动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一、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景。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多种多样,并应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动机水平并不是越高越好,动机水平超过一定限度,学习效果反而更差。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尽量紧张一些;而学习较复杂、较困难的课题时,则应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在学生遇到困难或是问题出现时,要尽量心气平和地慢慢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心理学研究表明,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习效果有明显影响。如果在提供信息反馈的基础上加上定性的评价,效果会更明显,这就是奖励与惩罚的作用。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既然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影响到主体今后的行为,也就可以通过改变主体的归因方式来改变主体今后的行为,这对于学校教育工作是有实际意义的。在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
二、学习动机的培养:
(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于需要,需要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源泉。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方法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通过采取一些强化和训练手段使学习的要求内化为学生自己的学习需要。
(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通过立志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启发学生自觉、勤奋地学习。
(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一种主观判断,它与个体的自我概念有密切的关系。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应从培养正确的自我概念入手,方法包括:①创造条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②为学生树立成功的榜样。
(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相信成功与努力之间有必然的联系,人就不容易表现出消极行为,不容易产生无力感,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训练学生的步骤如下:①了解学生的归因倾向;②让学生进行某种活动,并取得成功体验;③让学生对自己的成败归因;④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归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