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教无类”是孔子的著名思想之一,字面上的意思就是:所有人都可以接受教育,在教育面前人人平等,不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民族、城乡、地域等等,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易中天先生解释为:“有教育则没有类别。”也就是:人在教育之前是有差别的,有贫富、智愚等差别,但是教育之后就没有了这些差别。
结合当前教育实际,自选一种解释,谈谈对“有教无类”的理解。
“有教无类”指的是无论高低贵贱,贫穷富裕都有取得教育的权利。“有教无类”提醒每位教育工作者,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不可凭个人好恶、孩子的个性以及家庭背景等给孩子贴标签,要以教师的大爱,平等的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孩子是发展中的人,由于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的不同,在学校和教学中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有教无类强调无论高低贵贱、种族出身,只要一心向学就可以获得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当然,在坚持“有教无类”的同时,也应注意“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一刀切”式的评价机制,不能仅仅关注孩子的成绩,以所谓的“好学生”作为标准去要求每个孩子。要因势利导,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和优势所在,尊重并完善其个性的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独一无二的、更加完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