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发展观中指出,人在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叫做图式。而人类所有的心理反应归根到底都是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适应分为同化与顺应。很多考生对这两个概念经常混淆,今天就为大家做出区分辨别。
同化是指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景时,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打个比方说,就是消化系统消化营养的过程。有个经典的鱼牛的故事,就是同化的例子。鱼听青蛙描述牛的形态(刺激),言语信息输入到鱼的认知结构(鱼的形态)中,鱼将原来的结构根据言语信息做些调整改变,得到新的认知结构(鱼牛)。
顺应是指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刺激的影响。我们经常听到的“入乡随俗”这个成语反映的就是顺应。再举例说明,教授从广告中得到刺激(平平安安碎石头,高高兴兴回家),试图将刺激同化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但找不到同化的立足点,因此同化过程失败,也就是不能理解。当被告之这是医院广告(新的刺激),再次得到信息刺激。教授将认知结构立足点定位到医院,碎石理解为碎结石,教授恍然大悟,就明白了广告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