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据迁移的性质和结果
1. 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如:(1)阅读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写作技能的形成。
(2)学习英语有助于学习法语。
2. 负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的阻碍作用。
如:(1)学习汉语拼音对学习英语字母产生了干扰。
(2)汉语语法的学习影响了英语语法的学习。
二、根据迁移内容的抽象和概括水平的不同
1. 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侧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如:(1)通过加、减、乘法学习后获得的一些运算技能会促进除法运算学习。
(2)学习了苹果这个概念后,再学习橘子这个概念。(两者都是水果且没有类属关系)
2. 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简单理解就是两者间有类属关系)
如:(1)学习苹果和西瓜这两个概念后,再学习水果这个概念。
(2)学习篮球和足球这两个概念后,再学习球这个概念。
三、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向
1. 顺向迁移:先前的学习对后面的学习产生影响。
如:前摄抑制
2. 逆向迁移:后面的学习对先前的学习产生影响。
如:倒摄抑制
四、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
1. 一般迁移:也称普遍迁移、非特殊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
如:李明儿时练习长跑锻炼了坚强的意志,后来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他会利用这个品质度过困难。
2. 具体迁移:特殊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或经过某种要素的重新组合迁移到新情境中去。
如:乒乓球运动学习中,推挡动作的学习可以直接迁移到左推右攻这种组合的动作学习中去。
五、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
1. 同化性迁移:指不改变原有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务中去。原有认知结构在迁移过程中不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只是得到某种充实。
如: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
2. 顺应性迁移:指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
如:先学习了鸟的特征是有翅膀,羽毛,会飞的动物,后来发现鸵鸟不会飞,从而改变了我们原有的认知结构,知道鸟的特征是有翅膀和羽毛,但是不一定会飞。
3. 重组性迁移: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
如:tea 茶与 eat 吃,这两个英语单词,包含的字母完全一样,只是组合顺序不同,意思就完全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