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著作及地位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著有《教育心理学》一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并且标志着教育心理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因此,桑代克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2.学习理论——试误说
桑代克根据其经典实验——饿猫开笼取食实验,提出了其著名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就是像猫学开笼门取食一样,先通过盲目的尝试,逐步减少错误,最终形成正确的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故名尝试-错误说。在这一基本认识的基础上,桑代克还提出了关于学习的三大重要定律:
(1)准备律
在进入某种学习活动之前,如果做好了相应的准备,学习者就能比较自如地掌握学习的内容。简而言之,要做好学习之前的准备,如果没有做好准备就进入学习状态将影响到学习的效果。因此,该定律启示着我们:一是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二是做好课前预习工作;三是教师不能搞突击性的考试。
(2)练习律
对于学习者已经形成的某种联结,在实际中正确地重复这种反应会有效地增强这种联结。该定律启示着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要提供多种反复练习的机会。
(3)效果律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正的或负的反馈意见会加强或减弱学习者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某种联结。效果律是三大定律中最重要的定律。效果律告诉我们: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作出适当的反馈,如果是希望学生保留的行为要给予奖励以加强这种行为,而对于学生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应当及时给予负反馈以减弱这种不良行为。
3.迁移理论——共同要素说
共同要素说又叫做“相同元素说”,代表人物是桑代克和伍德沃斯。桑代克在“形状知觉”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学习迁移的发生并不是像形式训练说提出的那样,是无条件产生的,而是只有当两种学习情境中有相同要素时才能产生迁移。比如,在学会准确估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后,再估算长方形的面积就比较容易,而估算其他图形如圆形、三角形较难。这就是共同要素说观点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