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发展有内在层次的差异,教师的专业能力也是如此。依据专业水平的层次不同可分为几类,其中有一类叫“教书匠”。
什么是“教书匠”?这类教师的专业境界就如同“木头的具体样子”。譬如,“木桌”、“门”、“窗户”、“木棍”,等等。他们存在的依据是具体、明确的,能力相当有限。例如,门与窗户的功用,他们之间本质上并无“价值”大小之分,“境界”无高低之别,互为“平行”与“对等”。教书匠的特点是:循规蹈矩,惯于接受,死扣教材,生搬硬套,远离变革,思想贫困,亦步亦趋,周而复始,庸庸碌碌。他们的专业发展态势,程序性强,发展张力小,创造潜质极其有限,犹如一幅已涂满字与图画的纸已无可添加。因而,教书匠多深陷“此山中”的禁锢与迷绕,常自我设限,自我框死。
对于学生,教书匠对其人生的感召,微乎其微,黯淡无光。不仅不能成全学生的完美发展,而且有意或无意将学生也禁限于自己受制的“旧轨道”上,从而束缚学生的思想,窒息学生的创造,漠视学生的情感,关闭学生的心灵,直至彻底断送学生人生发展的宝贵“契机”。日本教育家东洋先生有言:“一个蕴藏可贵才华的青年,只是由于他落到了某位半瓶醋的老教书匠之手,于是丧失了英才的光芒,结果以无名小卒告终”。因为“平庸的教师只能限制学生的智力,把学生束缚在教师自己狭隘的能力范围之内”。(卢梭)
请联系实际及自身感悟,以“不做教书匠”为主题,写一篇文章(28分)
题目自拟,立意自定;紧扣学科特点,岗位实际;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800。
本题为作文题,已知主题是“不做教书匠”,同时要求做到结合实际和自身感悟。依据材料文段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
(1)什么是教书匠?指出教书匠的特点及弊端;
(2)引用教育学原理——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及特点,还有教师的专业成长、职业素质;教育心理学——学生心理等,阐述教书匠带来不好的影响。
(3)提出对策。面对不良影响,作为新教师的我们应该如何去解决并如何坚守“不做教书匠”。这里面可以举例子,结合自身实际展开。
(4)总结概述。可引用材料中教育家的名言,表明自己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