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有:
(1)强化法。强化法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
(2)代币奖励法。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作为代币。当学生做出所期待的良好行为后,教师发给数量相当的代币作为强化物。学生用代币可以兑换有实际价值的奖励物或活动。
(3)行为塑造法。行为塑造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
(4)示范法。观察、模仿教师呈现的范例(榜样),是学生社会行为学习的重要方式。
(5)惩罚法。惩罚的作用是消除不良行为。惩罚有两种:一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如否定评定、给予处分);二是在不良行为出现时,撤销一个愉快刺激。
(6)自我控制法。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善自身行为。
(7)暂时隔离法。暂时隔离法是指在某种特定时间不对不良行为给予强化,同时转移情境,使行为不良者对新的情境产生厌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