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
李女士的孩子是初三(2)班学生。某日,李女士到该班所在教室参加家长会。入场后,班主任刘老师招呼每位学生家长对应坐在自己孩子的座位上,并告知家长学生座位是按成绩编排的,成绩排名30名以后的学生坐在教室后面。听了刘老师的解释,坐在后面的李女士顿觉颜面扫地,“感觉低人一等”。孩子成绩不好的杨先生也有同感,他说,家长会开了两小时,他一直不敢抬头看班主任,也不敢看坐在前面的家长,“会议一结束,我像做贼一样出了教室”。杨先生叹息:“老师如此歧视差生,只怨孩子学习不用功”。不过,李女士等家长也担心,班主任如此安排座位,会伤害成绩不好的学生的自尊,使其破罐破摔。
(1)根据教育心理学相关理论,分析按成绩排座位有哪些弊端。
(2)结合案例,谈谈班主任如何合理安排座位,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1)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相关原理,材料中老师按成绩排座位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①按成绩排座位容易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心在心理学中又可以称为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有些坐在后面的学生会感觉低人一等,不敢抬头看班主任会严重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
②按成绩排座位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利于学生发展。马斯洛认为人的行为动机都是在需要的基础上被激发出来的。其中低层次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会影响高层次需要的实现。按成绩安排座位,会伤害成绩不好的学生的自尊使其尊重需要得不到满足从而影响学生发展。
③按成绩排座位不能引导学生正确归因,易使学生产生习得性无助的现象。习得性无助是当个体感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对自己的重要生活事件产生影响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抑郁状态,使其破罐子破摔,不利于长远发展。
因此,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相关原理,材料中老师按成绩排座位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排座位是一门艺术。排座位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恰当的激发学习动机:
①按学生学习的成绩搭配组合,形成帮扶同桌;
②按照学生身高、视力、听力等生理因素分配;
③动静搭配(性格特点);
④根据学生的心理素质、所处的家庭环境编排;
⑤尊重学生的意见。